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文章

如何看待本轮物价上涨0风淋喷嘴

2022-09-22 14:48:46  驰援五金网

如何看待本轮物价上涨

当前,稳定物价已成为中国经济生活的头等大事,也是“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由于上涨产品大部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低收入群众生活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鸡西市市长王兆力在一次小组讨论会上对当前物价问题表示自己的担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国的物价从2003年起连续4年保持基本稳定,但2007年以来持续攀升,打破了2003年至2006年保持的年均上涨2.1%的“高增长、低通胀”良好态势。2007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去年3月份的3.3%上扬到10月份的6.5%,随后逐月走高,在雪灾的夹击下,今年1月更是创下了7.1%的新高,通胀压力明显加大。与此同时,1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下降后再度抬头,同比增长18.94%,流动性过剩问题仍在发展,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小觑。

物价上涨的背后在“两会”提案、议案中,有观点认为,此轮物价上涨突出表现为食品价格的带动性上涨,在食品价格上涨的背后,暴露出的却是四大矛盾:一是生产不足导致的供求矛盾。去年到今年,疫情的发生以及生产效益下降,导致畜牧业生产形势比较严峻,生产虽有恢复但恢复较慢,全国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导致供需矛盾突出,供给短缺必然引发相应涉农消费品价格上涨。二是成本矛盾。此轮农产品(27.83,-2.46,-8.12%,吧)价格的上涨,成本推动影响明显,主要来自两方面:一个是农资价格的上涨带来的成本上涨,农资价格直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另一个是人工费用增加带来的服务成本上涨,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工价明显上涨,人工费及工资标准的提高通过传导体现为相关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矛盾不仅带来农产品价格的继续上涨,也在非食品类商品及服务中引发价格上涨。三是工农产品价格差异的滞后矛盾。民以食为天,农产品事关民生大事,多年来农产品价格变动较小,上涨幅度明显滞后于工业产品,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之间的矛盾。虽然国内粮食连续几年丰收,但国际粮食供需紧张,国内能源、资源产品消费对国际依赖度加大,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市场必然对国内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近年来,国内粮食、豆类、油脂、成品油等价格的上涨与国际市场同类价格的变化关联度相当明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导致美元持续贬值,并且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降息周期,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致使国际市场上资源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诱发全球性通货膨胀。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很高,国际市场粮食、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使我国面临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将直接加大国内的生产成本和服务成本。

通胀压力有多大很显然,我们的物价走到了上涨区间。那么,我们面临的通胀压力有多大?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预计,物价上半年仍降不下来,下半年或将出现一定回落。有观点认为,从供给方面看,去年以来,农产品价格上涨和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对食品生产增长的刺激作用增强,加上粮食连续4年丰收,预计今年食品供求关系将由部分供不应求转变为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这会减弱因生产成本提高对食品价格上涨的压力,食品价格涨幅可望逐步回落。总的来看,供求总量关系一直向基本平衡甚至局部产能过剩的方向发展,并未发生逆转或恶化,稳定物价总水平的供给基础比较扎实。这对于稳定社会上的物价看涨预期,也非常有利。

从中长期看,我国不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这是因为,这几年形成的巨大生产能力会给以后带来巨大的供给,特别是工业制造品供大于求的格局不但不会明显改变,而且会由于结构改善、节能降耗以及人力资本贡献增加和技术进步加快使得生产率提高,产生更多的有效供给,这都有利于总供求关系基本保持平衡,不会出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样的由于工业产品全面短缺引起的高通货膨胀。

在此次“两会”上,有代表、委员也表示,CPI涨幅在食品价格和居住类价格的推动下逐月攀升,通胀风险日益加剧,但由于价格上涨的结构性、补偿性、成本推动性、国际联动性等特点,以及市场承受价格冲击能力的提高和总需求与总供给基本均衡等因素,决定了中国经济近期难以爆发全面通货膨胀。因此,由于食品类价格和农产品(27.85,-2.44,-8.06%,吧)价格将在高位持续,工资形成机制改革使劳动力成本加速提升,未来物价的结构性上涨可能成为一种常态。而市场改革和进一步的结构性调整也决定了我国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结构性的、温和的、可接受的价格上涨。

防通胀仍是重中之重通货膨胀是当前影响民生的一个最大问题。目前,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局面没有改观,通货膨胀的货币条件客观存在,居民和企业通胀预期走高,新涨价因素的影响程度较难确定,这些对控制物价都十分不利。因此,如何防止通货膨胀对民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是今年宏观调控面临的重大考验。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将物价指数的调控目标确定为4.8%左右,并专门提出9条应对物价上涨的对策措施,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解决措施最多的一部分内容。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4.8%左右的物价涨幅目标创近年来新高并不可怕。当前,关键在于防止物价形势出现较为严重的转变,呈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这是物价调控的主要任务。

河北省省长郭庚茂代表认为,要稳定各种生活必需品的价格,避免把改革型调整的涨价和供应型涨价碰在一起,以此来稳定整个物价。

来自湖南的全国人大代表姜仕提出,对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大米、猪肉、食用油等政府应尽最大努力保证供给,对于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产品如汽油、柴油、天然气、矿泉水等重要物资,有关部门也要尽全力保障供给,只有供应物资充分了,物价才能稳定。

有代表、委员认为,随着我国资源品价格体系调整步伐的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资源品供应紧张状况还将进一步得到缓解;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也将吸收消化部分生产成本;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更加有效的税收政策将大力完善房地产市场、稳定商品房价格。此外,消费市场充分竞争以及居民理性消费程度的提高也会对物价快速上升起一定的抑制作用。有理由相信,只要政府在粮价、房地产投资、资源品价格等领域相关调控政策及时到位,2008年物价水平能得到有效控制。

背景资料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九项措施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防止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是今年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必须从增加有效供给和抑制不合理需求量方面采取有力措施。”为此,《政府工作报告》中,列举了如下九项主要措施。

一、大力发展生产,特别要加强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生产,认真落实支持发展生产的政策措施,搞好产运销的衔接。

二、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坚决制止玉米深加工能力盲目扩张,违规在建项目必须停建。

三、加快健全储备体系,改进和完善储备调节和进出口调节的方式,适当增加国内紧缺重要消费品的进口。

四、把握好政府调价的时机和力度,必须调整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和公共服务收费也要从严控制,防止出现轮番涨价。

五、健全大宗农产品(27.85,-2.44,-8.06%,吧)、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做好市场供应和价格应急预案。

六、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抓好教育收费、医药价格、农资价格及涉农收费的监督检查。依法打击串通涨价、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违规行为。

七、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特别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八、遏制生产资料尤其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

九、坚持执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温家宝总理强调,“物价问题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稳定市场物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现在,国家粮食库存充裕,主要工业消费品供大于求,只要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上下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保证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

上一篇:东中西部改革试验区互动试点格局形成下一篇:珠三角产业升级之困

KTV沙发

bb霜oem

东莞黄江进口车

切墙机供应

三门峡轻质隔墙板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